
9月21日,上海迎来了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—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正式落户上海,并挂牌成立。这个研究所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高级别“一类中心”,更是首次在中国设立。全球只有10个这样的机构,之前都设在欧美国家,这次选择上海,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。
STEM教育指的是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教育,而这个研究所的目标是推广全球范围内的STEM教育,培养具备动手能力、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。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,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培养理工科人才,而这个机构的设立,正是为了打造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平台,分享经验,共同提升创新能力。
展开剩余81%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重要机构的落户地,背后有其深厚的教育基础。近年来,上海在理工科教育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,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,上海已经积累了强大的产业基础。事实上,从2014年开始,上海的中小学就已经在推广项目化STEM课程,超过600所学校参与其中,学生的国际测试成绩常年位居前列。更为特别的是,中国的STEM教育加上了自己的创新理念——“AI STEM”,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科学教育中,这一独特的教育思路受到了广泛关注,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创新经验。
这个新机构的落户,既是对中国教育成果的认可,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借鉴平台,帮助全球提升教育水平。而且,这一事件也展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,它的意义远超一个新办公室的设立。
然而,这并非唯一的成功案例,其他国家也曾尝试争取联合国机构的设立。日本在2025年曾派东京市长亲自前往纽约,推销东京作为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新家,强调东京的治安、现代化程度以及成本优势;而俄罗斯则提议将联合国总部迁至索契,借此挑战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的地位。这些国家的努力体现了它们对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渴望。
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将联合国总部迁出美国呢?实际上,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的这段时间,许多国家都在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不满。美国曾将签证作为一种政治工具,限制一些国家的代表进入联合国。比如,伊朗和俄罗斯的代表曾多次因为签证问题无法按时参加联合国大会。中国也曾遭遇类似问题,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5年,多个中国代表因签证问题被拖延,这种做法显然让其他国家产生了不满。2025年,哥伦比亚总统也公开表示,由于美国拒发签证,他以后不会再参加联合国会议,尤其是在支持巴勒斯坦的问题上。
这些争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,尤其是2025年9月27日,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再次因支持巴勒斯坦遭遇美国签证吊销,他愤怒表示这一做法让国际外交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随着这些问题的持续发酵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公开呼吁联合国考虑将总部迁出美国,寻求更加公正和包容的国际合作环境。
这次上海成功吸引联合国机构的设立,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——联合国并非只能在西方国家扎根,东方国家,尤其是中国,也能够承载和运行这些重要的国际机构。对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胜利,更是一种新的国际秩序的象征。如果联合国总部未来真的迁到中国,它将为全球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发声平台,避免某些国家通过签证等手段控制会议的进程。
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忽视的优势。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,作为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国,中国具备极高的效率和质量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联合国总部迁到中国,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保障,都能得到高度保证。
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,将联合国总部迁至亚洲,能够更好地体现全球多元性,尤其是在亚洲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背景下,这个选择将更加贴近世界大多数人的需求。
总的来说,联合国机构落户上海,不仅仅是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一次突破,更是全球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变化的标志。未来,国际事务的发展,或许不再由少数几个国家单方面主导,而是通过更加平等的合作方式,共同推动世界的进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